在新加坡,企业是企业,企业的运作必须符合市场规则,政府不会保护自己的企业免受市场的竞争。
在中国,由于政府控制几乎所有的要素、资源,所以对政府而言,驱动投资远比驱动理性的消费者容易得多。于是,一整套以政府利益为核心的亲商主义制度和政策被建构起来。
就我们看到的而言,如下几个趋势将决定,中国的高投资泡沫会在不远的未来迅速破灭。显然,这种历史经验的正确性,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条件之上的,那就是,中国经济可以持续高速增长。这其实说明,中国消费的绝对增长实际并不低。在今天的中国,这个制度仍然在不断地自我加强之中,除了它自己,任何个人意志都已经不再能阻止它的步 伐。高盛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10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连续三年雄霸全球增长率第一,达65亿美元。
不仅委屈了中国经济的实际潜力,还需要这些对增长速度有强烈嗜好的地方 大员们付出巨大的克制。以一种教科书式的思维,许多人将中 国的超级出口能力简单归结为劳动力的充裕。据对外经贸大学史世伟教授介绍,当雇主选择短时工作而非解雇人员时,雇员工资的60%(没有孩子)或67%(有一个孩子)由政府来支付。
但是,经过15年的经济增长,由于经济政策未能及时调整,无法适应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结果导致通胀率连续两年超过4%,马克开始大幅贬值,局部出现经济危机,艾哈德的经济政策开始受到批评,也直接导致了联合政府的执政危机,为社民党执政做铺垫。联邦政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强迫州和地方用税收来支付景气平衡基金。正因为如此,当今德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稳定与增长法》明显的烙印和痕迹。艾哈德通过这样一个中央银行机构及其功能,力图在全国范围内能稳住金融市场,保持货币稳定,以稳定物价。
正因为如此,德国企业界增强了投资的信心,企业生产步伐从而进一步加快。刺激经济增长的法理依据来自于《稳定与增长法》。
可以说这项政策用较小的成本,获取了很大的收益。虽然《稳定与增长法》的精神早已融入到欧洲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之中,但是欧盟其他国家政府并未认真对待,而是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而采取了诸多背离《稳定与增长公约》精神实质的做法,其结果造成了目前弥漫欧盟的债务危机。这些中小企业生产的很多产品在全世界具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德国政府打出的上述组合拳,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保持了政府债务的可控性。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府走的是一条适中的路线,把握好国家干预的分寸和尺度。迄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仍在正常发挥作用并在全世界获得极高声誉。同时,注意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的协调,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刺激经济的措施保持克制而理性的态度,其特点是适度、中庸和平衡。也可以说,政府作用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迷信。
换言之,政府的职能并不仅限于保护市场的自由竞争,维护经济的稳定,且应在此基础上刺激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稳定与增长法》规定,联邦经济部长、各州经济部长和地方代表组成经济增长委员会。
艾哈德认为,物价稳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物价,经济繁荣就不可能持续。尽管有波折,但就像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的,社会市场经济尽管经历了各种波折和误会,但市场经济在德国人心目当中,依然是个成功、可信赖的体制。
德国联邦议院对政府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因此,德国政府严格执行低通胀政策,通货膨胀率低于其他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据统计,2009年德国物价上涨指数仅为0.3%, 2010年为1.1%。实际上会更多,2010年第一季度就有60000家企业的85万雇员使用了这项补贴。稳定的物价刺激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居民购买力,形成了生产带动消费、消费促进生产良性循环。现在的欧债,其实已经在有序违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就是说,联邦德国的经济体制首先应该体现于承认个人选择的自由、企业经营的自由和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这三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
为实现这一目标,联邦政府必须从2010年起每年从联邦预算中砍掉100亿欧元。因为这种顺周期的行为一方面可能加剧危机,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经济过热。
这一制度致力于实现下述目标:第一,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保证措施以防止产生专政,国家计划化、经济管理已经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目标是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刻,艾哈德已经可以自豪地说:这种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向全世界证明了,它的自由生产竞争、自由消费选择以及自由发展个性等基本原则保证比任何官方的控制或统制经济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以秩序自由主义的弗赖堡学派最有影响力。在私人经济创造奇迹的国家应保持货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国家措施保证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稳定。
主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即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国家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为此,2009年6月德国政府颁布的《新债务限额》法案规定:联邦政府要将其预算赤字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35%以内,至迟必须于2016年达到这一目标。如果政府干预的幅度过大,反过来会对经济造成伤害。2009年,德国劳动服务局共为短工补贴支付了50亿欧元,挽救30万个工作岗位,共有22%的企业使用了这项补贴。
第三,在经济衰退期间,通过降低收入税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在经济景气时期则要抑制需求,比如采取提高收入税的措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经济过热,同时能够积攒更多的收入来应对下次可能的经济危机。《稳定与增长法》20世纪50年代是艾哈德的时代,是联邦德国创造奇迹的年代,这是艾哈德本人的成功,也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成功,同时也是联邦德国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些中小企业中,很多是我们常说的隐形冠军,它们的产品要么富有特色、质量过硬,要么拥有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德国经济稳定增长,表明社会市场经济是成功的体制。
为限制政府干预造成的负面影响,德国政府在经济稍有好转就及时制定退出策略。鉴于联邦德国公众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恐惧和美英法占领当局的关键态度,联邦在选择何种经济制度的问题上,已经不是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
《稳定与增长法》强调经济增长,也考虑到对经济过热的预防措施,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为确保本法第一条的目标,当需求的扩大超过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时,联邦政府可以授权联邦财政部长在实施联邦财政计划的过程中要求某些财政支出的使用、(公共)建设项目的动工、设定后续财政年度负担等必须获得其批准。德国已成为抵挡欧债危机的中流砥柱。同时为加强社会团结,如果由于竞争而产生较大收入差别,则通过累进税率缩小这一差别,而同时又不至于影响贯彻刺激生产的原则。随着信奉新自由主义的艾哈德被任命为英美占领区经济管理局主任,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了双占区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也许,欧债危机会蔓延到联邦德国,但德国只是被动的受害者而已。2010年6月7日议会通过的一揽子节约措施,主要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政府各部门的预算,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若欧元倒下,则欧洲将倒下。魔力四角的核心思想是适度和均衡,兼顾各方的需要,而非顾头不顾尾的发展。
再次,在确保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联邦政府致力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而在经济景气时期则要抑制需求,比如采取提高收入税的措施。